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四库全书查询 > 《四书逸笺》

《四书逸笺》_在线四库全书查询


《四书逸笺》

《四书逸笺》·六卷(湖南巡抚采进本)
国朝程大中撰。大中字拳时,号是庵,应城人。乾隆丁丑进士。是编采辑诸
书之文与《四书》相发明者,或《集注》所已引而语有舛误,或《集注》所未发
而义可参订,皆为之笺其出处。其与《集注》小异者,则为《附录》。其他书中
所载四子书文与今本异者,则为《附记》。第六卷中则专考《四书》人物遗事。
又杂事数十条,别为《杂记》。援据颇极详明。中如“束带”一条,不引《玉藻》
“肄束及带,勤者有事则收之”之文;“朋友死,无所归”一条,引《白虎通》
而不引《檀弓》“夫子曰:生於我乎馆,死於我乎殡”之文;“廛无夫里之布”
一条,《集注》止引《载师职》,而此不引《闾师职》“凡无职者出夫布”之文
以补之:未免疏漏。至《杂记》内因《论语》有“梦周公”一语,遍引尧、舜、
禹、文诸梦事,如《梦书》、《六帖》皆为引入,亦稍涉泛滥。然词皆有据,虽
不能与阎若璩《四书释地》并驾齐驱,较张存中之《通证》、詹道传之《纂笺》,
要无所让也。
──右“四书类”六十三部,七百二十九卷,皆文渊阁著录。
(案:《四书》定於朱子《章句集注》,积平生之力为之,至垂没之日,犹改
定《大学》“诚意”章《注》,凡以明圣学也。至元延祐中用以取士,而阐明理
道之书遂渐为弋取功名之路。然其时经义、经疑并用,故学者犹有研究古义之功。
今所传袁俊翁《四书疑节》、王充耘《四书经疑贯通》、詹道传《四书纂笺》之
类,犹可见其梗概。至明永乐中,《大全》出而捷径开,八比盛而俗学炽。科举
之文,名为发挥经义,实则发挥注意,不问经义何如也。且所谓注意者,又不甚
究其理,而惟揣测其虚字语气以备临文之摹拟,并不问注意何如也。盖自高头讲
章一行,非惟孔、曾、思、孟之本旨亡,并朱子之《四书》亦亡矣。今所采录,
惟取先儒发明经义之言,其为揣摩举业而作者则概从删汰。惟胡广《大全》既为
前代之功令,又为经义明晦、学术升降之大关,亦特存之,以著明二百馀年士习
文风之所以弊。盖示戒,非示法也。)